喜讯 | 元生创投10家被投企业上榜创业邦”2019中国医疗大健康创新企业50强”

2019-09-18

今年4月,创业邦隆重推出“2019中国医疗大健康创新企业50强”评选活动,通过近5个月的报名征集、走访调研和评委评审,共有50家医疗大健康企业脱颖而出,成为本年度行业内创新企业的标杆。这些企业覆盖了生物技术与制药、创新型医疗器械、科技医疗(互联网、大数据、AI等)、医疗服务与医药外包等细分行业,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。


元生创投共有10家被投企业上榜,可谓全面开花!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,爱思迈、开拓药业、鑫康合、亚盛药业4家企业上榜。在创新型医疗器械上榜的8家企业中,元生创投4家被投企业德美医疗、康立明生物、嘉思特医疗、英盛生物占据了半壁江山。医疗服务及医药外包等细分行业,有邻家好医和壹点灵2家企业上榜。科技医疗(互联网、大数据、AI等)领域不是元生创投的主投领域,也希望我们将来能在该领域有所布局,有所收获。


创业邦2019中国医疗大健康创新企业50强榜单如下

关于50家上榜企业的数据分析:


1.成立时间分布


50家上榜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为5.24年,有30家企业成立于2011年~2015年期间,占比为60%,11家企业成立于2015年之后,占比为22%,仅有9家企业在2010年之前成立。


2009年新医改推行之后,整个市场变得非常活跃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刚需的增长,以及2016年政策鼓励创新药的发展,医疗大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,大量企业在这一时期成立和成长起来。当前中国医疗大健康的创投环境是过去不曾有的,这么多的资金投入,这么好的政策支持。

2.所在地区分布


50家上榜企业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,总部在北京的企业数量最多,有18家;其次为杭州、上海、深圳,各有6家企业;此外,苏州、广州分别有5家和2家企业上榜。


作为国内最发达的一线城市,北京和上海在产业资源、人才和融资便利方面具有天然优势。而作为国内的新一线城市,新崛起的杭州和深圳近年来在政策、科研和创业环境等方面优势渐显,吸引着众多优秀的医疗大健康企业落地成长。

3.细分赛道分布


50家上榜企业主要来自于科技医疗行业,即互联网医疗、医疗大数据和AI医疗等,占比为42%;其次为生物技术与制药企业,占比为28%,创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与医药外包及其他企业占比分别为16%和14%。


去年4月以来,在对科技医疗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,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推动科技医疗健康发展,“智慧医疗”、“大数据”、“信息化”和“远程医疗”等关键词也多次出现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考核指标》中。


成立于2017年的数坤科技,从医学影像中重建“数字心”、“数字脑”等数字器官,不仅可以全自动检出“病灶”,发现“病史”,更将原来整体超过30分钟的单病例诊断过程,缩短到5分钟,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效能。今年2月,数坤科技完成了一轮2亿元的B轮融资。


近年来,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,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也逐渐活跃起来。从2019年上半年医疗大健康融资情况来看,有近一半的融资金额是投向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的,而创新药又是重中之重,不断出现大笔融资事件。


本次上榜企业中,纽福斯作为国内首家眼科基因药物研发公司,以Leber'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(LHON)为突破口,运用基因治疗技术,以期为广大眼科遗传病患者带来光明。纽福斯目前已完成159例临床试验,6个月有效率62.99%,12个月有效率63.21%。


创新型医疗器械领域,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,人们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和早筛有更高的要求。由国家“千人计划“专家邹鸿志创办的康立明生物,是一家专注于粪便DNA肠癌检测试剂盒等肿瘤早期诊断产品研发的高科技生物公司,旗下产品“长安心”可显著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,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和早治疗,为居民健康作出重大贡献。

4.融资轮次和融资金额分布


50家上榜企业平均估值为19.83亿元,最新一轮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C轮,占比为36%,其次为A轮和B轮,占比均为28%;最新一轮融资金额在1~5亿元占比最高,为48%,融资金额在1亿元以下占比为24%,5~10亿元占比为10%,10亿元以上占比4%。


当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拐点,未来十年,医疗大健康领域会迎来持续发展,科技创新与进口替代将驱动国内医疗大健康企业快速成长,随着医疗大健康产业被市场和资本看好,中早期项目大额融资有增多趋势。

5.创始人年龄及海外背景


50家上榜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约为42岁,其中最小的创始人仅为30岁,有36位创始人拥有海外留学/工作的经历,占比为72%。


50家企业员工人数平均为365人,企业平均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为13件,平均研发人员数量为95人。(截至2019年6月30日统计数据)

得益于国内医疗大健康领域巨大的市场前景,以及近两年来中国医药政策的不断完善、医疗消费的升级,在国家“千人计划”的推动下,大量在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的行业人才纷纷回国创业。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医疗大健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,创新力有待提升,产业化经验也有待积累,因此要赶超欧美发达国家,还需要更多海归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加入。